• 每天点鼠标8万次 揭秘中国“光影魔术手”——电影修复师

  • 发表时间:2018-01-16 14:42 | 优美女人网(www.umelady.com) | 点击数:
  • 每天修复4000帧,点击鼠标8万次

    在王峥刚进入中国电影资料馆工作时,恰好赶上2006年底中国电影资料馆刚刚启动了“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”项目,在中国大陆地区率先开始了发现、收集、拯救、保存中国胶片电影的工作。学计算机专业的王峥对电影感兴趣,又喜欢自己琢磨机器运作、电子技术,从此专攻胶转数之后的精致修护。

    早期,修复团队人少。“很多(工作)是新的,挑战摸索,连找国外的文献都很难找到。”王峥经常遇到电脑故障、软件卡顿的问题。“自己琢磨各个操作系统之间的连接、硬盘录像机互通设置”,有时候电脑技术服务人员调试几次都处理不了的问题,他一个人捣鼓对了。

    法学专业毕业的焦翔,2010年进入胶转数机房时,是里面唯一的工作人员。胶转数机器换新,他从最基本的机器设置做起,琢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。从国外进口的机器只配有英文说明书,里面全是与操作相关的专业词汇。焦翔没办法,翻着字典一个词一个词挨着查,一整本说明书上写满了批注标记。

    11年过去了,电影资料馆主馆修复团队已经有30多人,王峥和焦翔成了元老级人物。管理团队,带徒弟。

    胶转数机房的工作人员从1名变成了3名,仍在一线工作的胡晓彬记得,新人刚来时机房里最热闹,大家聊天有新话题。“但聊完了,也就没得聊了。”

    机房里,机器运作的声音与醋酸胶片散出的味道,长年陪伴着他们。

    单调,是修复师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必须对抗的。

    “一天坐在那里就是点点点鼠标。”,朝九晚五的工作中,他们每人每天大约修复4000帧影像,平均点击鼠标8万余次。

    王峥年轻时,一下班就约着一帮哥们儿喝酒撸串儿、唱歌打篮球。几年后,他成了“师父”,带领团队里的年轻人。如今10楼修复室里坐着的都是外聘的20出头的90后大学毕业生,平均年龄24岁。几乎每个人的椅子后面都放着软软的靠枕,久了,伸个懒腰,起身倒杯水,再坐下工作。

    “现在做修复,流动性大,能坐下来做到半个月以上的孩子,基本就能适应这份工作的状态。”王峥说,他挺感谢这些年轻同事能坚持下来修复老电影。

    除了声音修复环节,大家在修复室工作时基本都备着耳机,放着音乐排解。时间长了,爱听的歌循环了好几遍,只好点开手机有声电台听小说、听演讲。

    每天点鼠标8万次  揭秘中国“光影魔术手”——电影修复师(4)

    王峥正在展示修复完毕的抗战文献纪录电影《燃烧的影像》。电影资料馆提供

分享到:
  • 上一篇:2800元一箱天价水真相揭秘:16万人抢着买的天价水是什么水 下一篇:男子与母相约投河:母亲溺亡自己生还被判故意伤人罪
  • 相关 最新热点 资讯
    时尚潮流
    • 爱美
    • 健康
    • 服饰
    • 发型
    Copyrights © 2011 - 2020 优美女人网 UMELADY.COM All Right Reseved.